本校110-114年校務發展計畫概要
本校自38年以行政專校創校迄今,歷經省立法商學院、省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各發展階段,於89年奉准改制為「國立臺北大學」,目前已成為國內知名之綜合大學,無論系所規模、校園景觀及軟硬體設施,均有長足進展;同時,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校園國際化、社會關懷與各項學業成就、畢業生職涯發展、校友的回饋與支持等,均有卓越表現。鑒於近年本校陸續擴編教學及行政單位,並為呼應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及配合政府政策方向,本校於112年11月完成滾動修訂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持續積極開展教學創新、強化學校特色、重視高教公共性、落實社會責任等各項精進作為之具體規劃,作為推動校務發展之參考藍圖。
現代化創新教學之國際化校園
本校面臨全球快速變遷與人才競爭態勢,在既有特色法商、公共事務與社會科學的專業強項領域下,以教學與研究並重的理念追求新知,帶動實務創新教學及應用創新教學。112學年度共設有18個學系、6個獨立研究所、3個英語碩士學位學程、2個英語學士學位學程、1個進修學士學位學程,內含18學士班、25碩士班、9博士班、8碩士在職專班、9進修學士班,學生合計近1萬人,專兼任教師合計近6百餘人、職員近3百餘人。另置通識教育中心、師資培育中心。累計簽署MOU國外大學兩百餘所。為推動研究工作,為推動研究工作,設有校級研究中心5個,包括: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財政暨金融研究中心、海山學研究中心、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亞洲暨泛太平洋地區研究中心等。另有12個院級中心。
本校以108學年新設之「永續創新國際學院」作為境外學生專業領域訓練主軸,近年並已增設智慧醫療管理英語碩士學位學程等其他英語碩士學位學程,與國際事務處、研究發展處及學院通力合作,共同提升在全球高教之競爭力與國際交流能量。此外,本校與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臺灣海洋大學共組「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共享教學與圖書資源,推動跨校跨領域研究,合辦跨校輔系/雙主修/學程/微學程,拓展學生學習廣度與跨領域視野,增進師生可運用資源。
以「追求真理、服務人群」精神,發展九大重點項目
本校校務發展,在於持續深化中興法商時期的優良學風與特色專長領域,培養學生「追求真理、服務人群」的能力與熱情,積極對國家經濟及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承擔社會責任,發揮對國際、政府、社會及民間之影響力。
本校以「成為培育卓越專業人才的國際知名大學」為校務發展願景;並以「培育兼具跨界專業核心能力、人文社會關懷、現代科技素養與國際移動力之世界公民」為教育目標。並且,在110-114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重點項目,明確揭示以「強化跨領域與統整課程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充實圖書資源」、「建立招生專業與發展招生卓越」、「推動特色領域研究、精進產學研發成果」、「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優化學生職場競爭力」、「加速校園國際化、拓展國際視野與跨國學習」、「營造校園創新氛圍、建立跨域學習創業基地」、「整合校內外資源、建構永續發展優質大學」、「強化校友聯繫、壯大校務發展資源」、「推動人文社會關懷、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等九大重點項目,打造學生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
前述校務發展重點項目之「推動人文社會關懷、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係與前一期(105-109年)新增差異之處,凸顯本校對其重視並符應國內外高教關注焦點與發展趨勢。為展現大學對社會責任的實踐,本校已設立校級「USR Hub」社會責任實踐基地,作為學校與社區資源整合與共享的平臺,將致力於在地創生與人才培育,促進社區與大學共榮發展。此外「整合校內外資源、建構永續發展優質大學」係本校於112年最新修訂,以呼應永續發展邁向低碳淨零之世界潮流,並反映高教變遷趨勢。
卓越深耕大學城,鏈結海山、鳶颺亞太
「一個偉大的城市應該要有一所偉大的大學!」深刻印證臺北大學建構大學城的宏偉理念與發展過程。本校三峽校區佔地54公頃,是國內與社區造鎮同步規劃設計的「大學城」典範,近年來已形塑成一個極具特色的都市計畫示範區,加以近年積極配合政府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更將逐步深化建立本校連結地方發展的辦學信念。
本校將以過去辦學成效作為基礎,結合連續多年教學卓越計畫、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播撒的創新教育種子,持續深耕實踐《鏈結海山、鳶颺亞太:ACTS點亮典範大學城》永續教育理念。A代表本校師生落實本計畫的行動力(Action),C代表本校致力地方發展責任、國家責任及國際貢獻的強力連結(Connection),T及S則分別代表「追求真理(Truth)、服務人群(Service)」的校園精神。以「鏈結海山」將本校與在地發展緊密連結,以「鳶颺亞太」廣擴世界國際交流,並聚焦深化與亞太地區代表性知名大學的實質交流與學研合作,為落實教育部新南向政策貢獻己力。
本校肩負國家文官人才養成及國家專業智庫之關鍵使命,未來將戮力深耕共存共榮的「典範大學城」,使本校成為引領地方繁榮及永續發展的國際知名大學,並培育「追求真理、服務人群」的現代將才。